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档案助力家史寻根

发布者:於建华发布时间:2024-04-11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想知道游子走过千万里,自己的根出自何方,想知道岁月如流,一腔乡音故土情应当系在何处,也想知道山河变换,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经经历过何种岁月。他们常常循着手里一星半点的线索,四处寻访,其中就有一些苏州大学校友的后人按图索骥,来到了苏州大学档案馆。全球两大教育权威机构AMBABGA颁发的“年度金奖”获奖者施爱伦女士,自2012年成为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以来,在苏州任教十年有余。她的祖父卡里·塔奇斯通曾担任东吴大学财务主管兼校长英文秘书,祖母梅布尔·爱伦·托马斯则是苏州博习医院(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长。他们在遥远的中国相识,在苏州的烟雨中相知,最后成为了相携一生的眷侣。在苏州大学档案馆,施爱伦找到了当年东吴大学的年刊等档案材料,见到了祖父年轻时的相片,也翻阅了包含祖父出资赞助而得以出版的年刊。档案如同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施爱伦在百年之后重温祖父母年轻时的岁月。

施爱伦在苏州大学档案馆查阅档案材料

20235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天文学家、李维格先生之孙李正心教授与妻子赵汝斌女士也来到苏州大学寻根,并向学校档案馆捐赠了一批珍贵的校史资料。李维格先生不仅是中国钢铁冶金界的先驱、汉阳铁厂的主要开拓者,还热心教育,提倡科学,1929年他在弥留之际将自己在上海三分之一的产业捐赠给东吴大学。用这笔资金修建的“维格堂”至今依旧矗立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惠及后世众多学子。李正心教授此次来访还特地带上了他的后辈们,为的就是通过游故地、思故人来传承文化,让年轻一代接受先辈爱国爱校、自立自强精神的洗礼。

李正心夫妇向苏州大学档案馆捐赠校史资料

20244月,校友陆鸿钰后人Alex先生来访,目前陆氏后人距苏州千里之遥,但未曾有一刻忘记先人曾经生活的地方,这次来到苏州大学正是想寻找陆鸿钰先生当年在东吴大学读书、任教的记录。在苏州大学档案馆,他们不仅找到了陆鸿钰先生就读东吴大学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留校任教时的教师名单,还在校友通讯中找到了陆鸿钰先生喜获麟儿、预备出国留学等等生活的记录。夙愿得偿,胡云不喜,这些材料宛如一幅鲜活的画卷,展现了陆鸿钰校友当年在苏州、在东吴大学生活的印迹。

苏州大学档案馆馆藏校友陆鸿钰学籍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寻根问祖、追忆亲故就是许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就是这些家国情怀最真实的历史记录。苏州大学档案馆将继续秉承“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升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力求让每一份关于故人的情怀与追忆,都终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