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珍贵的程金冠与欧文斯的合影,时间是1936年8月,地点是柏林奥运赛场。

程金冠 与杰西·欧文斯合影
程金冠参加柏林奥运会男子400米栏的东吴大学经济系学生,尽管没能在奥运会上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邂逅了本届奥运会独得4枚金牌的伟大的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得到了他的指点,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程金冠,1912年出生于上海,当初从复旦大学转到东吴大学经济系,就是因为慕名东吴大学田径队。东吴大学田径队在华东八大学联合运动会上每每夺得锦标,参加远东运动会屡获佳绩,因此,这位在中国田径赛场,身高仅有1.60米,却鲜遇对手的田径怪杰来到了东吴。他与同一时期(1930年代)的另一短跑名将刘长春并称为“北刘南程”。
1930年杭州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程金冠初露锋芒,获得200米低栏亚军。同年作为国家队队员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时,已颇有名声,当时媒体曾以“金冠果然戴得金冠”为题作过介绍。

奥运会预选赛中跨栏
1935年,在东吴大学上学的程金冠接到通知:到山东青岛集训,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选拔赛。程金冠因身体不适,迟迟未能成行。此时,他在中国短跑界的老对手、田径名将刘长春急了。刘长春的来信如同12道金牌令,硬是把程金冠“逼”到青岛。青岛集训后,1936年6月,奥运会田径选拔赛在上海举行,比赛规定,各项第一名可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于是,惺惺相惜的程金冠与刘长春商定,一个跑100米,另一个参加200米,争取双双出线。可是,在100米决赛中,24岁的程金冠意外失手。为获得赴柏林参赛的机会,程金冠又报名参加了400米栏比赛。结果,他以58秒3的成绩打破该项目全国纪录,并拿到奥运会入场券。

1936年 出席奥运会时的程金冠
1936年6月28日,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由上海启程,前往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人第二次参加奥运会。代表团中东吴大学有5人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这届奥运会。其中1人是参加了比赛的运动员程金冠,1人是中国政府代表兼体育考察团总领队郝更生,2人是参加奥运会的赴欧体育考察团代表许民辉、彭文馀,王守方自费参加奥运会并在奥运会上表演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扯铃”表演。由于经费有限,运动员只得乘意大利邮船“康德浮台号”取道新加坡、孟买、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苏伊士,经23天的海上颠簸到达意大利威尼斯,然后又改乘火车到达柏林。这种马拉松式的奔波使运动员体力消耗很大,个个疲惫不堪。到达柏林不久,奥运会就开始了,由于未经休整,便仓促上阵,比赛成绩大失水准。预赛中,刘长春和程金冠分别在小组赛中名列第四而被淘汰。只有符保卢在撑竿跳高进入了第二轮比赛,这是69名运动员中唯一进入下一轮比赛的,当时他比赛的杆子还是在场地里跟别国运动员借的。对于中国选手在这次比赛中的成绩,当时的天津《大公报》报道说:“程金冠虽奋勇力拼,仍落后六公尺,得第四名。刘长春发脚颇快,跑至三十公尺时列第二名,后以体力不支,差六公尺卒落选。”
这次柏林之行,中国代表团一无所获。

1938年程金冠毕业于东吴大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体育事业一日千里,从乒乓健儿容国团为中国体育在世界大赛上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1984年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世界上一个体育大国,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看到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体育人的程金冠心里终于长舒了一口气。1993年北京申奥以2票之差而落选使他叹息不止;1998年当北京再次决定申奥的消息传来,程金冠兴奋不已。这一次他对北京申奥充满信心,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到2008年,能亲眼看到奥运会五环旗在中国大地上冉冉升起。遗憾的是2000年,他带着无限的希冀,因病去世,离开了我们。尽管他没有亲眼目睹北京奥运的盛况,但可以告慰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51枚金牌,位列第一。欧洲体育台的奥运解说员是这样解读北京奥运金牌榜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体育大国了。今后,“休想绕过中国争夺奥运金牌第一了”。而这其中就有母校苏州大学学生陈艳青、吴静钰获得的两块奥运金牌。而对于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辞时称赞说: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1994年访问台湾与同学蒋纬国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