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乐文纪念碑的故事

发布者:dag发布时间:2018-09-07

走在校园,从来没有好好注意过这一个断头的石柱,坐落在钟楼的西北角龙泉草坪上,总以为是一个无关紧要物件,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有碍观瞻。直到翻开校史,才知道它的意义非凡——这是东吴大学师生在1912年为纪念首任校长孙乐文而捐建的纪念碑。

孙乐文(David L. Anderson)(1850—1911,名乐文,字从周,美国佛吉尼亚华盛顿大学毕业,曾任报馆主笔。1882年与夫人来华,在南翔任牧师。1884年来到苏州,在宫巷堂做牧师,不久升为苏州循环长老司。18951118日在宫巷创办中西书院,传授中西文化知识。1899年监理会年议会在苏州开会,决定整合在苏州的教会学校,创办一所具有西方大学一样的大学,19005月在美国田纳西成立了董事会,决定以宫巷中西书院为基础成立苏州东吴大学堂,校址设在天赐庄原博习书院旧址, 1901年孙乐文被举荐为东吴大学首任校长。孙乐文认为当时的中国积弊很深,缺少真正的人才,要培养人才必须有一所制度、课程、校园、师资等方面设施完备的大学。他与董事长林乐知以及教会商议,邀请美国驻沪总领事古纳及李提摩太(英国传教士)来苏,宴请官绅,进行演说劝捐,两月内募得钱款两万余辆,加上美国募来的五万元,终于在38日东吴大学正式开班。孙乐文亲自拟定《东吴大学试办章程》,按照西方大学课程标准厘定课程有生理、理化、生计、政治、法律等英文原文课程,但又不乏中国文化历史课程,他认为如果不设中国文化历史课“既为学人,而不能道本国文献,良可耻也”“国文乃立国之本,无国文则国无以自立”(《雁来红·东吴大学堂记》)。他延请名师,有当时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文乃史(WBNance)、祁天锡(N. G. Gee)、司马德(R.D.Smart),中国的国学大师章太炎、黄人、吴梅等。

东吴大学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成绩,随着学生的增加,需要扩建校舍,因为学校发展急需经费,孙乐文校长在1910年前后两次回到美国,到处演讲募集经费,取得了不小成绩,新的校舍得以开工。从1911年开始学校分设专科,孙乐文着手厘定课程规划,3月突然感到不适,但由于学校各项工作正处在关键时刻,他仍然坚持工作,实在坚持不住休息一天,第二天稍好又回到课堂上课,并向学生们道歉:因为生病耽误大家功课了。课后,病情加重,后经柏乐文医生诊断,发现是肺炎,全校师生无不为其祈祷,不想卧床12天以后,在316日下午溘然长逝,享年61岁。他临终前,躺在床上,从窗户里望着正在建设的新的校舍(孙堂),无限留恋的说:“希望能早日建成,能够扩大学生名额”,回首对身边的亲属叹曰“我的工作没有完成啊”。孙乐文对东吴大学、对中国充满了希望,他说“学堂自创设以来不下十年,而进步已若是,设再加以十年,我不知其进步又将若何,来日方长,吾等有厚望焉”。他对学生说:二十世纪之中国必雄飞宇内,无可疑也,虽然亦视尔等之为人如何而已,予知中国所少者人也,非彼有学问之人,乃彼有道德有学问之人也,诸生其勉之!(见俞恩嗣《苏州东吴大学堂监督孙博士行述》)

孙乐文去世以后,葛赉恩接任校长,学校为纪念孙乐文为东吴大学创办和建设做出的贡献,从1912年起将316日定为校节。这一天,各地校友都会返校,纪念缅怀孙乐文校长,后来成为校友返校日。191211月,在校友和师生的努力下,捐建了孙乐文纪念碑,而石柱上断头的寓意在于:东吴大学的事业尚未成功,全体师生仍需努力!

该纪念碑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受到冲击损坏,现安置在龙泉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