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的人与事
对于东吴大学的女子篮球,我们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下面这张图,因为杨绛先生曾经也是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的一员。

根据这张图片信息,我梳理了当时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的队员信息,并查阅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介绍各个队员的情况,并对当时她们参加的赛事作一个历史的简要回顾。
一、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的队员们
总体而言,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实力在华东地区尚属中上游,当时主力是被外界誉为毕业于上海各个学校的shanghaibigfour(四大金刚)的薛正、狄润君、俞桢、黄月华和苏州本土学校毕业的苏迈尔小姐、吴剑群、周芬、张启明等人。后来黄月华成为球队干事,1929年夏天苏迈尔回美国学护理后,张启明成为新的6大主力之一。
需要交代的是,民国女子篮球规则在1948年以前为6人制,即左右前锋、左右后卫和双中锋。场地从中间划线分前后场,3名进攻队员在前场,3名防守队员在后场,还规定接球后只许拍一次。
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首发6位队员前后期分别如下表:
左前锋 | 右前锋 | 中锋1 | 中锋2 | 左后卫 | 右后卫 |
狄润君 | 薛正 | 俞桢 | 吴剑群 | 周芬 | 苏迈尔 |
狄润君 | 薛正 | 俞桢 | 吴剑群 | 周芬 | 张启明 |
上图中其余同学,从当时的新闻报道中,可以推测应该是替补队员,但也都是体育健将。以下一一简要介绍:
教授:许民辉(1890—1961),广东开平人,早年曾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和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后入美国普林斯菲尔学院攻读体育,获体育硕士,是我国第一位获得体育硕士学位的留学生。1925年5月出任中国男女排球队教练,率队参加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同年秋应东吴大学聘请,任该校体育专修科主任。
队长兼左前锋:薛正(1901—1995),江苏无锡人,1918年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求学,之前曾就读于上海启明女中和苏州景海女中。在圣玛利亚女校时,年轻的薛正在文学方面已展露才华,曾任年刊《凤藻》的中英文编辑、主编,还发表不少诗文,积极倡导妇女解放,曾发表论著《予于女子解放说愿进一解》。仅存两首诗可窥见她当时的思想。一首写于1921年,是勉励自己勤学的。另一首题为《夜冷灯昏风雨骤至纵笔写此百忧如结》:“堂堂中夏国,祸乱起百端。强邻方宰割,内讧犹未安,伤哉一泓水,纷纷成波澜。我欲洗兵甲,挽彼甘霖难。瞿然念来日,四顾摧心肝。”当时正值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之际,从中可见薛正当时忧国忧民的思绪及对国事的关注。1926年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后,薛正在中华基督教全国女青年协会工作2年。后入读东吴大学预科,预科后进入燕京大学教育系。因为酷爱篮球,所以无论在东吴还是燕京,薛正都是女子篮球队的主力。燕京毕业后任上海中西女中教导主任、校长。致力于中国女子教育事业60余年。在东吴大学读书期间,是杨绛先生的好朋友,因为年长,总是把杨绛当小妹妹来爱护。当时杨绛有一个追求者叫朱雯,因为苦追杨绛不成,竟然写了一篇题为《杨朱合传》的文章,刊登在了校内一张不入流的小报上。薛正马上替杨绛抱不平,义正言辞地找朱雯谈话,朱雯这才将全部的小报统统销毁。


(左图是薛正东吴大学时期、右图是燕京大学时期运动照)


(从事教育事业后,左图是1935年、右边是1940年代)
中锋:俞桢,1928年毕业于上海中西女校,她极喜欢运动,当时在东吴专攻体育,以期未来成为女子体育教师。当时男子体育人才尚且“粥少僧多”,何况女界,所以当时新闻媒体对俞桢选择专心研究体育,抱有很大希望,“将来学成、造福女界、当匪浅鲜”。


(左图是1928年中学毕业、右边是1927年东吴大学期间)
右前锋:狄润君,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报人、报刊革新家狄楚青的女儿。1920年上海务本女校慕尔堂女子专修学校毕业,酷嗜中西文学(乃父也工诗能文),尤工书法,为人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在音乐上也有一技之长,1926年5月,慕尔堂女子高等专修学校唱歌队开音乐会,主持人即狄润君,由她致辞并报告该会成立以来之经过及对来宾之谢词。在晚会中,她还亲自与沈有琳一起合奏钢琴。同年,上海人和产科学院举行第八届毕业典礼,也邀请狄润君等人演奏国乐,还和沈有琳表演了第二个节目——钢琴合奏。在东吴大学期间,狄润君在篮球队善投掷、又擅网球,是“女界中之体育健将”。在文化方面,她也是出类拔萃。1931年10月,第三届全国大中学生拒毒论文比赛中,经初选和评判员审阅,狄润君的《在民族健康上论鸦片公卖之危害》获选。当时大学组的评判员都是近代著名人员,共5人,分别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上海市社会局长潘公展、前敎育部总长苏州拒毒会主席张一麐(lin)、上海申报记者戈公振和中华国民拒毒会总干事黄嘉惠。当时全国大学组论文仅仅录取5名,而狄润君能入选,可见其论文功底。在读期间,她还在1933年8月接受上海麦伦中学聘任,兼职教授音乐书法。东吴大学毕业后,于1934年2月考取上海第一特区法院翻译官优等第一名(当时仅录取2人)。同年6月3日,与东吴校友黄廷英订婚,还在上海的《申报》发表启事。黄廷英,1906年8月生人,广东桂平(今广西)人,东吴大学毕业,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东吴大学教授、广西大学教授兼系主任和总务长。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任外交部专门委员兼欧洲司帮办、驻加拿大大使馆参事,加拿大联邦政府图书馆主任、利比里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等职。

![]()

(左图是1927年东吴时期的狄润君、中间是她的结婚启事,右边是她的爱人黄廷英)
中锋吴剑群,苏州慧灵女学毕业,善于演剧,曾两度出演当时很火的《少奶奶的扇子》中的金女士(Mrs.Erlynne),观众无不拍手叫绝。(《少奶奶的扇子》,四幕话剧,洪深在1924年,根据英国戏剧家王尔德的名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改编本描写名门世家徐子明的夫人徐少奶奶20岁生辰时举办家庭舞会,邀请社会名流参加。未经妻子同意,徐子明邀请了著名交际花金女士参加。金女士原系少奶奶生母。她20年前由于幼稚抛弃丈夫、女儿,与人私奔,被遗弃后沦落风尘,受尽世人奚落后诚心改过,希望结交上流社会中的正派人物,提高自己的身份重归正路。少奶奶以为丈夫与金女士有暖昧关系,一气之下,深夜逃往追求她的男友刘征英的旅舍,准备随刘私奔。金女士随即赶至旅舍好言相劝。此时,徐子明与客人们也来到刘处。少奶奶在金女士掩护下逃离,匆忙中遗落丈夫赠给她的生日礼物——刻有她名字的羽扇。为了保护女儿的声誉,金女士不惜蒙垢,冒认此扇。此剧揭露了上流社会的虚伪、浅薄,表现了一些沦落妇女的忠厚善良和她们改邪归正的艰难。1924年5月,由上海戏剧协社首演,洪深导演并兼演刘征英,其他演员有孙少安、王毓清等。此剧的演出使洪深声名大振,之后,中国话剧开始建立专职的导演和正规的排导制度。演出轰动上海,标志着文明戏的弊端被消除殆尽,话剧作为完整的现代舞台样式,在我国开始正式形成。)
右后卫:苏迈尔小姐(Dorothy Snell)(或称为施惠爱、苏卫爱),是博习医院外科主任苏迈尔医生的女儿。苏小姐是篮球队的篮板王,她的身高在男生中也是少见的。后于1929年夏回美国学习护理专业。在东吴读书时,她和同岁的杨绛相熟,常上课并排坐,上文乃史博士的课,还会在课堂上边听课边玩。苏迈尔有一次带杨绛冒充护士混进父亲的手术室,偷看手术过程。

(图中从左到右分别是:吴剑群、俞桢、薛正、苏迈尔、狄润君,中间为黄月华)
干事黄月华,1925年上海中西女塾毕业,是俞桢的学姐。擅长英文,勇于办事,曾任校中各团体之干事及司库等职。在东吴时专攻医学,毕业后因资料不全,事迹不详,仅知道1937年在上海中西大药房工作。


(左图1927年东吴时期的黄月华,右图1931年李璐嬑俞桢黄月华)
左后卫:周芬,毕业于苏州女中,是一位朴素文静、非常用功的优秀生,擅长演说。1928年5月,曾代表苏州女中,参加当年在苏州中学(三元坊校区南园别墅)主办的中央大学区中等学校国语演说竞进会(高中组),获第一名。在东吴大学期间,在演说方面也大放光彩。1929年6月8日,东吴大学举行演说竞赛,参加者大学各级代表11人,前四名都是大一学生,周芬获得第四名,演讲题目为《自由》。在篮球场上,周芬比赛时极其镇定,能不慌不忙地将险球救出,与苏迈尔小姐配合默契,被人称为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的“铁门”。在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中,周芬是杨绛最好的朋友。周芬身材高挑,杨绛长得小巧,两人一高一矮同出同进,谈天说地,很投缘。其实早在童年时,她俩就见过了,那时周芬的母亲在北京女师大附中任教,给学生分数把关极严,有个女生得分较低,害怕后母苛虐,上吊自杀了,周芬母亲为此来阿季家,找当时任女师大学监的姑母荫榆商谈,来时手牵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即周芬和她哥哥。周芬和杨绛常一起在校园里散步,她们俩都没男朋友,有一次碰到两个追她们的男生前来和她们攀谈,两人不理,逃回宿舍,以后就不敢夜间出去了。周芬和杨绛都喜欢音乐,周芬会吹笙,杨绛能吹箫,长一起合奏民乐,如《梅花落》之类。她们曾参与东吴民乐队的演出。周芬和杨绛都会昆曲,常用“说白”的调子说话,以为笑乐。

右后卫:张启明,资料查询全无所获,仅知193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获文学士。
其余替补队员按照我搜集资料的多寡,介绍如下:
王鸿文(1909—1984),江苏常熟人,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理学院医预科,1936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1年留学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公共卫生硕士。回国后人重庆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毕生贡献于妇幼保健事业,曾编写《病理产科学》。
罗迟慧,1901年生,湖南长沙人,1924年毕业于圣玛利亚女校,192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主攻生物和教育,被《申报》1929年7月14日称为“苏州东吴大学女生中第一获得学位者”。后在景海等学校任教,一生从事生物教学。圣玛利亚女校年刊《凤藻》在1919年创刊,编辑部下设中文部、英文部、美术部、干事部四个组,每组有总编辑和若干编辑,1923年中文总编是罗迟慧,美术编辑是薛正。有趣的是,薛正和罗迟慧在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又成为了队友。若干年后,薛正成为中西女中校长,罗迟慧东吴毕业后也到中西女中担任生物教师。在东吴大学期间,罗迟慧是运动健将。在1928年的学校运动会上,她获得女子五十米第一名、女子跳远第一名,女子掷棍球第3
。据记载,罗迟慧为人稳重异常,办事尤见热心,历任该校学生会主席、各种学会会长书记干事等职,好学不倦,时人称之谓“郑毓秀博士第二”(郑毓秀,是中国近代著名女权运动倡导者、社会活动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

赵学成,事迹不详,只知道1930年5月16日东吴大学春季运动会,获女子50米决赛第4名、跳远第2名,应该属于体育能力不错的女生。
潘志遐,事迹不查,仅知道1927年8月进入东吴大学文理学院预科一年级就读。报刊上对其评价为“性情和蔼,对音乐极有心得”。

(1928年东吴时期的潘志遐)


(1930年东吴时期的潘志遐)
杨季康,即大名鼎鼎的杨绛先生。在运动场上,杨绛引人关注的不是球技,而是她的美貌,1930年5月11日曾以“会场花絮”描述,“以东吴杨季康之腿最白”。

(1928年振华女中毕业时,杨绛和同学们合影,左二即杨季康)
以台湾中研院女子体育研究颇有心得的游鉴明教授观点而论,女球员的身影出现在新闻媒体中,颠覆了民众对传统女性柔弱的刻板印象,使民众相信女性可以从在家相夫教子转变为参与国家建设的女国民或国民之母,为新职业女性出现铺平了道路。女子篮球队队员们经由球赛进一步接触到西洋文化,出征比赛,更增广见闻、增长见识,她们的人际网络也跟着变化,这或许也对未来她们从事新职业大有裨益。东吴女子篮球队的队员们几乎都在未来成为了各行业的精英。
二、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的球技与战况
总体而言,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的队员个个高大,所以比赛时往往用高传递法以攻以守。全队配合得好,“联络功夫很好”,故而能“战胜慧灵女校篮球队及振华、景海两女校的联合队,名满全苏,为东吴争光不少。”以当时报刊评论人的看法,东吴女子篮球队,“前锋后卫,俱属上乘,惜中锋稍稍弱了一点,否则沪上各女校篮球队,难与其敌也。”
具体而论,中锋俞桢,身材高挑,在跳球时总能抢占上风,但她力量不足,往往容易跌倒,坐失良机。另一位中锋吴剑群,患有近视,比赛时却不敢戴眼镜,故而她虽然勇敢,能从人群中将球夺下,但也因视力吃亏不少。左前锋薛正,身为队长严格要求队员,每天早晨6点即召集队员练习,也热心球队事务,深孚众望。在比赛时,她是主要得分手,投篮命中率较高。可以说是东吴女子篮球队的中流砥柱。右前锋狄润君,精于投篮、气力过人,所以每次比赛时,她总是获分最多,得着无上的荣誉。右后卫苏迈尔小姐,身长六尺,男生中也是很少能有她这样高大的。她对于篮球、网球,无一不精。因为身高优势,所以对于空中接高球或者抢篮板总是能一手包办。有时,对方来向她抢球,她总是将球高高地举起,然后再高传球送出去。左后卫周芬,人也高大,在比赛时心态极其镇定,能不慌不忙地将险球救出,与苏迈尔配合完美,被称为东吴大学篮球队的“铁门”。
所以,东吴女子篮球队得胜因为常见不新奇,难以见诸报端,而在我查阅资料时,却发现一场苏州女子篮球的德比之战,东吴因为败给慧灵女学,而成为新闻。


1929年3月28日,苏州的慧灵女学36:10,战胜东吴女篮。东吴女篮的实力本在慧灵之上,在苏州女子篮球锦标赛中,东吴几乎称霸苏城,故而当东吴输掉比赛,才因为不可思议而成为新闻,留下一场生动的比赛记录。
慧灵女中的前身为美国南浸信会西差会(亦称浸礼会差会)于光绪三十三年创办的慧灵小学,创办人蓝纱斐女士,宣统三年(1911)迁址临顿路谢衙前,改名为慧灵女中。
赛事在苏州谢衙前慧灵女学举行,慧灵主场作战。当日天气并不好,阴有雨,但观众却不少,几乎是万人空巷。慧灵出战的是左前锋王宝林、右前锋吴瑞娟、中锋张如璞和万寿琛、左后卫王琳宝、右后卫沈佩琛。东吴大学则是左前锋狄润君、右前锋薛正、中锋俞桢和吴剑群、左后卫周芬、右后卫张启明。
当天比赛共分四节,以七分钟为一节。第一节刚开始不久,慧灵前锋王宝林,短小活泼,抢到球后就投篮,不到一分钟就首先得分。双方僵持,5分钟时,东吴薛正扳回一球。后来慧灵王宝林再三发力,后卫又防守严密。第一节结束时,6:2,慧灵暂时领先。
第二节,东吴极力反攻,但后卫防守不坚、前锋投篮又欠准,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慧灵之包围而不能自救。慧灵中锋前送后迎,而前锋则猛攻不已。第二节结束时已经是18:4的局面。
上半场结束后,是当时称为“柠檬时间”(指体育比赛中短暂的休息时间,因为运动员会在这小憩期间喝柠檬水,lemon time)。随后,双方交换场地。东吴因为后卫张启明防守不坚,下半场由前锋薛正与之对调,试图挽救局面。但气势已丢,故而王宝林依然出入东吴境内,本节慧灵得8分,东吴得4分。
进入最后第四节,东吴攻守并施,但不及慧灵之短小灵巧。最后东吴以10:36,意外败给慧灵。
应该说,慧灵女中女子篮球队实力并不如东吴大学,这一点从赛前一般民众即认定东吴必然胜出,慧灵女中原定是与英华女学组成混合队,以两校之力,挑战东吴。另一方面,东吴因为苏迈尔的缺席,造成后方空虚,也许东吴还有轻敌因素。

(1930年,蘇州女子中學與東吳女生籃球決賽。圖中某女士於跳蹤時,以其膝侵犯他人之行動,殊不合運動員規則)


(1928年东吴女子篮球队合影,上图右边批注标注战胜苏地各个女校,成绩卓著)
(1929年东吴女子篮球队合影)

(1931年东吴女子篮球队合影)
观察1928、1929和1931年三张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合影,可以发现这样几个细节:第一,队服的变化,不论是颜色还是学校标志,早期的东吴大学英文字母“S”到后来的中文“东吴”;第二,前两张中都出现了类似于球队吉祥物的玩偶;第三,队员因毕业等原因的更替,可以发现1931年时早期主力只剩下俞桢。
